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市場動態

核心投資首席投資總監 市場觀點

關鍵投資主題

成長和通脹風險加劇
德國國債破壞者
印度和中國的宏觀拐點

Chris Iggo, 安盛資產管理核心投資首席投資總監

市場再陷混亂

投資者面臨成長風險和通脹風險。政策制定的不確定性和全球政治經濟關係變化加劇了市場波動,投資者正在努力調整投資組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基本面。到目前為止,似乎成長風險占主導地位。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 GDP 預測、標普 500 指數盈利預期以及美國相對於歐洲市場的表現均被下調。過去十年,美國股市的獲利成長高於其他市場。這證明了自疫情爆發以來,估值溢價上升之合理性。美國市場的長期優勢毋庸置疑,但由於市場擔憂貿易和國內政策對信心和支出的影響,其中一些優勢在短期內面臨挑戰。

同時,通脹風險溢價和債券孳息率保持穩定。關稅將擾亂消費者價格,但更大的影響在於成長預期。這表明美國股市表現不佳的狀況可能會持續。債券表現優異,我們仍然對信用債保持樂觀看法,但要債券-股票估值進一步調整,當前利率預期需要得到驗證。然而,如果投資者和市場估值繼續降低對成長前景的預期,聯儲局採取鴿派政策的可能性會增大。如果股市進一步遠離極度高估,10 年期美國債券孳息率最終可能跌破 4%,延續今年已經出現的意外相對走勢。


Alessandro Tentori, 核心投資歐洲首席投資總監

德國國債:空前財政擴張計劃

3 月 5 日,德國政府債券遭遇了歐元區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10 年期基準德國債券孳息率上升了 30 個基點,iBoxx 德國主權指數大幅下跌 1.8%。這一走勢均勻分佈於所有歐洲政府債券曲線,跨國利差波動不大,而 iBoxx 歐元區主權指數跟隨德國同步下跌。

出現異常波動的原因是德國明顯偏離了財政審慎政策。事實上,自 1999 年以來,德國僅兩次採取了逆週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因此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德國預算赤字累計僅為 14%。相比之下,法國同期預算赤字累計接近 80%,義大利則接近 70%。

我們認為,市場強烈反應與柏林方面轉變立場,不再支持傳統財政政策,而是將充裕的財政空間用於結構性專案有關。這可能標誌著歐洲經濟框架的劃時代轉變,但對市場而言,其傳遞的訊號卻是直截了當。它意味著必須發行更多德國國債來為德國結構性專案融資;德國 GDP成長將在中期內得到提振,其他歐元區國家也可能採取類似財政方針。這對於結構性高息水平的擁護者而言為利好。

德國國債:孳息率上探後疫情時期以來高點
資料來源:彭博社,2025 年 3 月

Ecaterina Bigos, 核心投資亞洲(除日本)首席投資官  

兩個經濟體的故事 

印度和中國都處於各自經濟和政策週期的轉捩點——這對資產估值產生了影響。從結構性和週期性來看,兩個經濟體都正在經歷一段疲軟時期。中國政府已出台刺激措施,印度卻熱衷於鞏固財政狀況,提高宏觀經濟穩定性。中國目前的家庭儲蓄水平較高——到 2024 年底將達到 34%。而且從結構上看,其消費占 GDP 的比例較低,為 45%,而印度為 60%(美國為 69%)。個人消費占 GDP 的比重上升到 60%,意味著在今天的 GDP 基礎上每年消費約 10 萬億美元,比當前水平高出 3 萬億美元。實現如此規模的零售支援需要市場改革和協調一致的政策努力,並對消費者採取激勵措施。

相反,印度志在讓經濟規模突破 10 萬億美元並提高製造業份額,而這一目標視乎其能否持續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向中國看齊。印度在全球製造業中的占比為 3%,僅為 2000 年中國的一半。其製造業更加依賴其他經濟體,處於價值鏈較下游的位置,且激勵措施在全球背景下仍然較小 。目前,其成功之處在於服務業出口上升,服務業在 GDP 中佔比 55%,製造業佔比 15%,但過去十年基本停滯不前。

中國滬深 300 指數和印度 Nifty 50 指數的估計市盈率
資料來源:彭博社,2025 年 3 月

實施思路

歐洲股票

理由

德國增加基礎設施和國防支出將在歐洲產生成長效應並使歐洲企業受益。獲利成長預期不斷走高,目前歐洲股市價值優於美國股市。歐洲的地緣政治轉變意味著更多的國內投資將流向歐洲市場。

歐元信貸總回報策略

理由

歐洲信用債遠離易受波動影響的混合宏觀經濟,受到穩健的基本面、誘人的孳息率和強勁的資金流入之支撐。由於貨幣市場基金輪換,需求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因為機構投資者希望鎖定當前孳息率。考慮到當前利率和宏觀經濟波動,不受約束的策略可實現靈活的存續期管理和強有力的信念持倉。

短存續期及其他高息策略

理由

平坦的孳息率曲線和政策不確定性會推高長期孳息率的風險,支持短存續期敞口。高息市場中票息的增加使得該類資產能夠與預期股票回報競爭,波動性又比股票類資產低。高息水平也能緩解因成長下行風險而帶來之擔憂。基本面總體保持穩健,高息市場的再融資和供應風險不像投資級信貸那樣令人擔憂。


資產類別觀點摘要

以下觀點反映首席投資總監團隊對資產類別回報和風險之預期。色塊顯示相對於長期觀察趨勢三到六個月內的預期回報。

正面中立負面

首席投資官團隊意見借鑒了安盛資產管理宏觀研究和安盛資產管理投資團隊的觀點,並不作為資產配置建議。

利率

 

進一步減息時機尚不確定,債券孳息率沒有明確方向

美國國債

 聯儲局維持利率不變;若經濟成長擔憂持續,孳息率可能下降

歐元 - 核心政府債券

 近期拋售已改善估值;歐洲央行仍有望減息

歐元 – 政府債券利差

 利差穩定,但如有新的支出計劃,需要予以關注

英國國債

 財政不確定性和英國央行按兵不動穩定孳息率

日本國債

 隨著市場預期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孳息率可能走高

通膨

 美國和英國的通膨盈虧平衡率看似過低

信貸

 

近期利差擴大應能維持投資者興趣

美元投資級債券

 孳息率相對於國債具有吸引力

歐元投資級債券

 企業利差預計將保持穩定;關稅是一個風險 企業利差預計將保持穩定;關稅是一個風險 

英鎊投資級債券

 如果成長前景依然疲弱,利差可能擴大

美元高息債券 

 技術因素和估值仍具支撐作用,但股市疲軟存在風險

歐元高息債券 

 孳息率誘人且融資環境改善

新興市場硬通貨 

 需要監控關稅對不同國家的影響

股票

 

關稅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全球資本流出美國

美國

 解決關稅不確定性的可靠計劃有助於維持商業週期 

歐洲

 德國財政計劃提振長期成長預期

英國

 估值具有吸引力,但政策需要加碼促成長

日本

 工業週期好轉將利好日本股市;關稅是一個風險 

中國

 科技行業因人工智慧發展引領市場復甦;關稅是一個風險

投資主題*

 人工智慧相關支出持續強勁

* 安盛資產管理確定了由大趨勢支持、最有能力駕馭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的六大主題,我們認為企業正在對此加以利用。這些主題包括: 技術與自動化、互聯消費者、老齡化與生活方式、社會繁榮、能源轉型、生物多樣性。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5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