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交易所買賣基金

主動型ETF指南


我們相信在未來數十年,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於投資領域將擔當更重要角色。本指南的目的是協助投資者了解不斷演變的ETF市場,尤其是區分傳統被動管理型ETF和數目日益增加的主動型ETF。

ETF市場的演變

ETF管理的資產規模在過去20年迅速增加1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1990年代初。1987年股市崩盤,導致市場對容許日內交易(以改善流動性)的基金架構產生需求。

當時的想法是建立類似投資基金的工具,把一籃子多元化證券集合起來,讓這些證券可以像股票一樣,全日在交易所作為獨立單位買賣。

傳統上,被動型投資追蹤一籃子證券,或市場指數的表現。今時今日,ETF已演變至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廣泛投資策略,這包括日益增加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不受基準限制的特性讓其有空間提供額外回報,或提供其他特定成果。

以ETF形式執行主動型策略

多數投資者一直使用ETF作為指數追蹤工具。這種方式具有成本效益,與一般高度依賴中介的互惠基金投資相比,ETF提供了更簡單的流程投資。你可以通過交易平台直接與市商和經紀等聯繫,或直接在網上交易賬戶購買ETF。然而,ETF只是「包裝」,所有投資策略均可利用這項工具發揮作用。隨著市場和投資者需求發展,ETF行業出現了若干創新 ── 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入主動型ETF。

主動型ETF並非複製指數的持股和表現,而是複製主動管理的模型投資組合。模型投資組合可以根據由專業投資組合經理選擇的投資名單建立。

投資組合經理將利用其技能、經驗和其他資源,選擇他們認為最有可能達成基金目標的證券組合,並因應市況變化調整模型投資組合。主動型ETF可能會以指數或基準比較表現,但其目標並非產生指數回報。相反,其目標是以ETF作為工具,通過主動選股產生回報。

複製基準指數的被動型ETF可買入一籃子證券,獲取與基準相同的回報(「實物複製」),或ETF供應商可利用掉期等衍生工具,達致追蹤指數回報(「合成複製」)。主動型ETF可以直接投資模型投資組合內的特定證券。投資管理團隊的職責就是以ETF模式複製模型投資組合。

主動型ETF亦可提供難以透過指數複製而產生的機會或主題。然而,我們不能保證主動型ETF必可達到其目標,而主動型ETF的相關成本一般高於被動型ETF,原因是組合依賴投資組合經理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判斷來挑選證券。

主動型ETF與Smart Beta ETF的分別

Smart Beta ETF可使用過濾或篩選工具,側重或刪除基準指數的某些特徵,從而改善該基準的表現。

Smart Beta ETF可側重價值、增長或低波幅等因子,或使用替代權重方案(例如相同權重,而非市值),以確定個別持股的權重。這類組合在執行時一般以規則及系統為基礎。

主動型ETF則可擺脫基準,讓投資組合經理建立主動的證券組合,目標可能是達到金融和非金融成果。

主動型ETF與主動型互惠基金的分別

相似之處較不同之處多:傳統主動型互惠基金和主動型ETF均是由專業基金經理管理的投資組合,通過單一工具提供多元化投資。

由於主動型ETF反映的模型投資組合,是由投資組合經理建立和主動管理,其價值不會單單跟隨市場指數上下波動。反之,其目標是利用組合的靈活性,僅投資於投資組合經理認為具有良好潛力的證券,與主動管理的互惠基金相同。

主要區別在於主動型ETF是在證券交易所交易,額外優勢包括:

  • 易於涉足: ETF的供應普及,任何擁有經紀賬戶的人士也可以輕鬆交易,ETF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就如股票一樣。這為投資者提供了靈活性,可在交易時段內隨時交易。
  • 靈活交易: ETF提供了實時定價和日內交易(如股票般)的靈活性。ETF讓最終投資者可在二級市場(通過證券交易所或通過交易平台直接與市商和經紀等聯繫)輕鬆有效地交易,提供了額外流動性和更迅速地的市場回應,方便需要快速分配龐大持倉的投資者。互惠基金只能在一天收市時買賣,轉換投資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 透明度: 許多ETF在持股和定價方面完全透明,讓投資者能夠輕鬆地監察其投資。

主動型ETF可結合互惠基金投資的一些潛在優勢,以及ETF工具的便利性、透明度和流動性。然而,ETF與任何投資產品一樣,在投資前需要考慮風險,如市場風險和投資風險,包括利率、流動性、公司特定因素、信貸和集中風險,以及個別ETF獨有的其他風險。了解主動型ETF的投資流程和目標,怎樣與個人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保持一致為關鍵所在。

透明度更高

一些投資者可能認為主動型ETF的透明度不及被動型ETF,但情況並非如此。美國一些主動管理型ETF獲稱為半透明或非透明,原因是其披露投資組合持倉的頻率較低。然而,歐洲的ETF與被動ETF一樣完全透明,需要每日披露持倉。

在投資組合配置主動型ETF

主動型ETF的配置方式與傳統互惠基金完全相同 ─ 可以作為投資組合的組成部分,或直接達成多合一的多元化組合。

ETF容許頻繁日內交易,但也可用以達成長遠目標及有效地投資特定主題。我們認為如投資者希望尋求達致特定成果(如為保護環境作貢獻),這一點尤其重要。 

主動型ETF在投資者的工具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每個人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或偏好融合主動和被動型投資的ETF組合及傳統互惠基金。

  • MjAwMuW5tOWFqOeQg0VURuizh+eUoue4vemhjee0hDIw5YSE576O5YWD77yMMjAyMeW5tOeCuue0hDEw6JCs5YSE576O5YWD44CC6LOH5paZ5L6G5rqQ77yaRVBGUu+8jDIwMjHlubQxMeaciOOAgg==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5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