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年度展望

宏觀展望 ─ 雙政策測試


重點

  • 我們去年的預測有別於2023年的實際情況:我們過份看淡貨幣緊縮對增長的影響,最少美國的表現較預期佳
  • 我們預期2024年大西洋兩岸仍會有巨大差距。歐元區除了貨幣緊縮的滯後影響外,同時需應付展開財政整頓
  • 長期高利率為挑戰之一。 即使是美國,也必須調整其公共財政以建立更穩固基礎,但2024年展開行動的可能性不大

2023年回顧

去年同一時間,我們指後疫情時代重新開放,及烏克蘭戰爭造成的雙重通脹衝擊將在2023年開始減退,而代價是金融環境大幅收緊和經濟放緩。我們只猜對一半。

誠然,通脹開始令人信服地下行,並已超出能源價格從2022年極端高位回落的機械效應。環球供應鏈回復正常,促使美國和歐元區的核心物價下降。中國需要保障需求,避免房地產調整的副作用造成影響,但由此產生的困難加劇了通縮再次出現,這支持了全球製成品價格放緩。讓通脹回落至央行的目標水平仍有「一段距離」,但目前通脹已有回落跡象,足以視聯儲局和歐洲央行的緊縮政策已在第三季見頂,水平為各自過去中性利率的大約兩倍。

然而,我們過份看淡貨幣緊縮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最少美國的表現較預期佳。我們認為財政刺激減退、通脹依然高企對購買力構成不利影響,以及新冠疫情期間累積的儲蓄受侵蝕,將使經濟更加容易受到利率上行所影響。但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 ─ 現行貨幣緊縮極為不尋常,私營業界未有出現快速槓桿化的階段。我們未有看到突然出現「再融資懸崖」,迫使企業緊急去槓桿及緊縮開支。企業業界的財務狀況仍然良好,就業保持穩健。自春季末以來,新增職位低於疫情前趨勢,但水平仍相當良好,加上薪金放緩後表現依舊強勁,足以支持收入增長超出整體通脹。

 

圖1:IRA帶來顯著影響

可惜歐元區的表現欠佳,今年初以來一直徘徊衰退邊緣。尤其是能源價格弱點,繼續加劇工業產出的弱勢(特別是德國),其影響已蔓延至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兩國在能源衝擊最嚴重時表現仍相當穩健。影響因素可能不止限於各國對天然氣價格的敏感度不同。美國經濟對通脹削減法案(IRA)明顯地有快速反應,尤其是製造業資本開支大幅反彈(圖1),對比之下,歐盟的脫碳支援計劃目前似乎未有發揮作用。總括而言,美國推出的新財政刺激措施,繼續抵銷大部分貨幣緊縮政策,反觀歐元區受高政策利率一般效果的保障較少,現時完全由銀行業傳導。


2024年大西洋兩岸差距巨大

2024年,大西洋兩岸的政策難有任何修正。我們預期聯儲局和歐洲央行將約在2024年中同步開始減息,而貨幣緊縮的累計影響可能在下半年見頂。歐元區方面,財政政策緊縮轉向,將加劇整體需求遭受的不利影響,這可見於成員國投票的2024年預算法案或立法過程。各國政府審慎行事,從金融危機後過份嚴厲地削減赤字所犯下的錯誤汲取教訓,但「財政立場」(週期性調整平衡的變化)明年仍會具有限制性。歐元區的矛盾,在於其最大成員國於整個貨幣聯盟的溢出能力最高,且因公共債務較低而擁有最為廣泛的財政空間,但該國卻不願意利用其能力,紓緩現有的結構弱點。另一方面,2024年為選舉年度,美國極不可能採取財政緊縮政策。

與美國相比,歐洲的風險平衡明顯地傾向下行。事實上,中東的慘況已成為明年的重要不確定性。截至目前為止,這場危機尚未對石油市場產生任何實際影響。但如局勢升級,例如伊朗直接介入,油價急升至超過100美元/桶將變得非常合理。大西洋對岸的GDP將受到類似直接影響(雖然美國已成為石油淨出口國,但消費者仍會受牽連),而匯率影響將令歐洲央行的處境如履薄冰。事實上,油價高企現時與美元走強一致,這將加劇歐洲通脹的影響,令歐洲更難以應付相關打擊。


駕馭長期高利率環境

長期利率上升目前已脫離貨幣政策走向的預期,這在2023年下半年備受關注。除量化緊縮的顯著影響外,實時確定長期高利率的原因相當困難,我們認為美國國債在新一輪拍賣上未能吸引足夠需求,反映了美國不願意及/或準備遏止財政赤字,令新債供應持續增加,這超出了傳統投資者對長期金融資產的胃納。

雖然我們預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較2023年10月的高峰5%進一步調整,但上漲背後的一些動力仍可能繼續發揮作用。不論長期收益率上升的原因,政策官員必需保持審慎。在我們的展望專欄,Olivier Blanchard堅持其觀點,指先進經濟體有能力承擔較高負債比率,同時表示日後需制定可信的財政整頓計劃。美國可謂完全缺乏相關措施。

《通脹削減法案》的稅務抵免沒有任何上限。共和黨方面,如特朗普明年勝出大選,可能意味他在首個任期內批准,名義上具時間限制的減稅政策將會延長。美國的根本財政問題,在於其作為福利國家逐漸向越來越多人口提供達「歐洲」水平的社會保障,但卻沒有相應的稅收。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公共債務長期走勢極為嚇人(圖2)。鑑於美國政治極度兩極化,就解決這些問題達成兩黨共識極為困難。

圖2:未來走向欠佳

歐洲未有這種制度癱瘓,雖然區內人口挑戰嚴峻,但其公共債務穩定,政治方向具有可行性。歐洲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空間。2023年9月意大利息差持續擴大提醒我們,雖然推動長期利率上升的根本原因較美國少,但歐洲各國政府同樣處於危機之中。如增長出現不利風險,歐洲的選擇空間不大。

總括而言,2024年美國和歐元區將需要通過兩項不同的政策考驗。美國需要證明可以進一步「挑戰極限」,維持寬鬆財政立場之餘,不會使收益率嚴重受壓。另一方面,歐元區需要證明當局有能力實施聯合貨幣和財政緊縮,同時不會使增長和政治穩定性受到太大損害,且不會加劇金融碎片化。

Download the full Macro outlook
Download report (225.43 KB)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5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