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可持續投資

改變自然成本曲線:投資者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色


  • 人類活動加上氣候變化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加劇
  • 可持續農業實踐及保護海洋和海岸線,均有助減慢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步伐
  • 專注於投資意識到其生物多樣性影響的公司,應可為地球和投資者帶來回報

氣候變化為地球、社會和經濟活動造成損害,其影響每年日見明顯。水災和旱災、極端溫度和具破壞力的風暴,均會為人類的生活和生計帶來實際影響。在眾多行業之中,金融界早就意識到現有威脅和人類活動是產生溫室氣體的元兇,這令大氣溫度上升,且氣候系統失衡。

市場日漸關注在為時已晚前,透過制定政策、改變消費者習慣及重新配調資金,從而解決氣候變化。投資者陸續增加投資企業和科技,協助減輕氣候變化影響,並作出相應改變以達致可持續發展未來。資產擁有人和資產管理人已承諾降低投資組合的碳排放,確保所投資的公司符合報告和策略目標,讓願景能夠成真。

人類活動,加上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加劇。土地用途退化、森林砍伐、土壤侵蝕及河流和海洋污染,為可持續生活帶來的風險日益受關注,並開始左右投資策略和企業行為。

計量風險

我們難以通過與碳排放定價一樣的方式,為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外在影響評定市價,但如企業不注意環境足跡,將面對監管、客戶和融資風險。越來越多投資者改善為評估生物多樣性足跡建立的指標,補足計量氣候影響的指標。這些措施為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分析提供更豐富內容,有利投資組合鎖定更佳生物多樣性的成果。

事實上,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步伐驚人,經濟活動必須改變,才能阻止情況陷入災難水平。經濟行為影響著各個價值鏈階段的生態系統。基本上,使用土地和資源會為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它會擾亂生態系統、取代物種或使物種面臨滅絕風險。

天然資源枯竭是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明顯原因之一,尤其是有些時候為了採礦和開採活動,自然棲息地會受到干擾。過程產生的廢物和把開採資源運輸到不同市場,也會為生物多樣性帶來負面影響。廣泛而言,生產會產生廢物(污染)及使用能源,而商品和服務分配也依賴資源,並產生對環境有害的材料,如包裝。消費和廢物處理也是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活動。

投資者怎樣作出貢獻

加強監察和報告,及重視生物多樣性流失風險的科學發展,有助我們了解經濟活動與環境所受影響之間互相作用,協助投資者把資金配置至採取最佳實踐的企業。相關例子數以千計,如農業活動放棄使用可導致土壤失去養分的殺蟲劑,或在分銷商品時使用可生物降解,或可重用包裝的公司。留意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科技發展,因引入相關技術可降低財務和環境成本,規模經濟則有利使用這些科技的企業。

每次砍伐樹木為放牧提供空間、每次建造綠地及每次將廢物排入河流,都會令生物多樣性流失。這種損失會威脅到生命。森林消失令大氣的碳平衡惡化。土壤退化可降低作物產量。硝酸鹽從農田流入河流,會擾亂有助維持動植物生命健康的生態平衡,污染供水。外來物種入侵改變自然棲息地,可能使作物和生產受損。

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可採取更佳做法及保護棲息地,減少經濟活動造成的打擊,並思考我們真正需要的消費。改善從農場至餐桌的食品生產過程,不但有助保護生物多樣性,還可以帶來健康優勢,為社會貢獻正面經濟效益。公共教育指引飲食多元化,減少食肉,可減少放牧和必要飼料作物所需的土地,並減少產生甲烷,即主要溫室氣體。

數據和披露怎樣帶來協助

未來數年,在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框架和企業生物多樣性足跡等指標的指引下,投資者將擁有更多詳細數據,可了解他們投資的企業怎樣運作,及企業對我們的自然世界造成哪些「成本」。與氣候變化一樣,專注於投資意識到其生物多樣性影響的公司,應可為地球和投資者帶來回報。

從經濟角度看,實現可持續性代表了把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流失,納入生產成本考量。資本主義不受約束,使我們落入現時的形勢。氣候變化正威脅人類在全球某些地區的生存能力,增加經濟活動成本。極端天氣風險或適應最惡劣氣候變化的需要,對企業造成潛在和實際成本,因而削弱回報。生物多樣性流失威脅到食物和水供應及自然環境退化,打擊人類健康和福祉。

監管需要發揮更大作用。土地和海洋資源需要受到保護。一些公司的活動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應需要為此付出成本。我們正推動公司披露更多資訊,使資金可以分配至經濟回報最高,且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成本最低的領域。

從淨零競賽的情況可以清楚看到,科技創新可在改變自然成本曲線方面發揮作用。可持續農業實踐、加強規範使用土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可生物降解包裝、保護海洋和海岸線——均有助降低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步伐。這些措施和其他發展,為投資者提供了大量機會,不僅對地球有利,而有助減少生物多樣性流失的科技將會擴大市場份額,貢獻潛在回報。

Related Articles

可持續投資

推動力:爲何美國爲可持續投資者提供了大量機會

可持續投資

投資者怎樣參與可持續旅遊和交通的發展

可持續投資

綠色、社會和可持續債券問答:社會影響力投資及其他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4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