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可持續投資

COP26:達致「淨零排放」


對應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並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消退,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恰恰相反。隨着各國開始復甦,我們有真正的機會建設更潔淨、更健全和更具抗逆力的經濟。這場疫情似乎令我們意識到,不處理問題的後果可以很嚴重,它使我們更加大膽,全球對解決氣候變化的追求已日益高漲,21世紀的經濟機會就在於此。

2015年,在COP21上通過的《巴黎協定》訂下將全球升溫幅度保持在遠低於工業革命前水平攝氏2度之內的目標,甚至追求低於攝氏1.5度。該協議為各國政府設立了為期五年的「禁倒退機制」,2021年舉行的COP26是對這個五年期機制的首次真正考驗。

目前全球氣溫朝着上升攝氏3度的方向前進,這將會給人類帶來慘痛的苦難和經濟影響。研究顯示,倘若氣溫升高攝氏3度,全球經濟產出將減少18%至20%1。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全球升溫攝氏1.5度特別報告》表示,全球氣溫僅僅再升高攝氏0.5度,就會對人類、經濟和地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到2050年達致淨零排放,意味着2030年要將全球碳排放量減少一半,而目前我們尚未令趨勢逆轉。但好消息是,美國最近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而且包括美國、中國、英國和日本在內的國家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國家層面上的推動力甚大。此外,有證據顯示,全球迎合目標、提高社區和自然棲息地復原力的努力加大。

不過,要讓COP26取得成功,我們需要明白還有許多苦工要下。情況固然有改進,但我們需要政府大大提高目標,將升溫幅度保持於攝氏1.5度以內。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思考如何讓整個社會同步轉型,其難度極高,例如有發展完善的社會依賴於燃煤發電。然而,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規劃,讓僱主和政策制定者合作解決這個難題。

以英國為例,綠色就業特別工作組 (Green Jobs Taskforce) 明確大膽地承諾協助向低碳經濟「公正轉型」,我們也看到汽車製造商在過去幾周大舉作出投資承諾。能源轉型需要整個價值鏈進行再培訓,從汽車製造到維修,而且每個行業都有這個必要。

綠色與復甦並行

目前,我認為復甦計劃的綠色程度還不夠,對舊經濟亦補貼過多,沒有把握機會加快轉型。資本仍然大量湧入重污染行業,政策制定者卻沒有乘機擺脫這個局面。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富裕國家投入數萬億美元,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則支持欠奉。我期盼在債務措施和特殊提款權 (SDR,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管有的補充外匯儲備資產) 分配方面會看到更多行動。未來20年,基礎設施投資將集中於發展中國家,這些投資必須是「綠色」的,而不是「棕色」的。

我們需要繼續調動資金,富裕國家已承諾每年聯合調動至少1,000億美元用於氣候融資2,但同時,我們還需要籌集和推動更多的私人融資。

為了凝聚實體經濟的領袖和支持,我們啟動了「奔向零碳」(Race to Zero) 全球計劃。目前,該計劃有31個地區、733個城市、3,067家企業、624家教育機構、173位投資者和37家醫療機構旗下的3,000多家醫院參加。我們已公布氣候行動路線,提供各行業達致淨零排放的藍圖,並確立每個行業的關鍵突破口。因此,我們擁有非常明確的里程碑。

我們還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及金融特使、前英格蘭銀行行長Mark Carney緊密合作,以啟動格拉斯哥零淨金融聯盟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目前有250家公司加入聯盟,超過88萬億美元的資產指定用於「奔向零碳」融資計劃。

金融業轉型

能源轉型當然需要資金支持,所以前述的種種變革都需要由金融業的轉型來打下基礎。我們已經從了解氣候風險和改善信息披露 (多虧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的努力) 轉為關注一致性,確保所有投資決策都與淨零排放未來相一致。

佔世界經濟70%以上的國家經已承諾實現淨零排放,但下一份將於8月發布的科學報告將告訴我們,我們做得還不夠。

在COP26召開前,金融業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呼籲企業和金融公司加入「奔向零碳」倡議,它包括專為金融業而設的倡議,有淨零排放資產管理公司倡議、由聯合國召集的淨零資產所有者聯盟,或任何適合它們組織的淨零排放領袖倡議。要讓某些行業脫碳需要大量資金,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可靠的短期目標,同時還要應對逐漸淘汰煤炭和遏制森林砍伐等重大挑戰。轉捩點已至,轉型無可避免,您不能等待別人先行動,這是一場人人都要參與才能勝出的比賽。

Nigel Topping於COP26聯合國氣候談判舉行之前獲英國政府委任為氣候行動高級倡導者。此前,他是We Mean Business的行政總裁。 We Mean Business是一個致力於加快零碳經濟轉型的企業聯盟。Nigel是在我們的「明日:徹底改變責任型投資」系列網絡研討會上對安盛投資管理的客戶發表上述講話的。


在安盛投資管理的第一場責任型投資網絡研討會上,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聯合國氣候行動高級倡導者奈Nigel Topping就金融業在邁向淨零排放路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COP26要取得成功所需的要素發表了看法。安盛投資管理核心業務部全球負責人Hans Stoter和安盛投資管理固定收益高級投資組合經理Johann Plé亦與他一同出席問答環節。該環節由CNBC自由新聞工作者Carolin Roth主持,現場氣氛熱絡,談及的主題包括「漂綠」、綠色債券、積極議合,以及伴隨能源轉型而來的潜在投資機會。

淨零排放:為何減少碳排放意味着全球經濟增長更強健?(儘英文版)

相關文章

可持續投資

投資者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定息投資組合之原因及方式

可持續投資

為何投資生物多樣性不僅在於發現問題,更意味著尋找解決方案

可持續投資

改變自然成本曲線:投資者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色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4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